案例17:渗流作用下的板桩墙
本案例主要讨论的渗透下压对板桩墙的影响,如图17.1所示。墙体是不透水的,墙体开挖了10米,开挖部分的水位 dw 可以变化。由于墙的左右两侧的水头不同(对于 dw<10m),壁尖附近会发生地下水流动并进入开挖区域(如图17.2所示)。
图17.1 渗流作用下的板桩墙
图17.2 流动矢量图与竖向有效重度,(kN/m3),dw = 2m
一个关键的参数是有效单位重度:(可在结果中的孔隙水压力下得到):
(17.1)
对于本案例的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垂直分量。饱和重量为 19 kN/m3,对应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有效重度为 = 9.2 kN/m3。如图17.2所示,可以看到,从墙体上半部到接近尖端处,有效重度从大约11 kN/m3增加到15 kN/m3;相反,在墙体的右侧,有效重度减小到最小值约 3 kN/m3。在开挖的底部,有效重度大约为 6 kN/m3,这意味着没有即时破坏的危险。
通过强度折减法来分析不同水位 dw 对应的稳定性,在本案例中,采用了相对疏松的网格,网格数量为1000(上下限解)。结果如表17.1所示,和预估的一致,随着开挖水位的降低,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当 dw = 0,墙体非常接近极限稳定状态。事实上,下限解分析显示的结果是不稳定状态,而上限解分析则显示是稳定状态。墙体稳定还是不稳定,可以通过增加网格单元的数量,或者使用软件自带的网格自适应功能来解决。
表17.1 不同水位 dw 的强度折减系数,FS
值得注意的是,水位在5m左右时的破坏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水位较高时,墙内的弯矩非常有限,破坏模式为与墙体连接点处的刚性旋转;随着水位的降低,墙体强度得到充分利用,在墙体大约一半的地方形成一个屈服铰,如图17.所示。
图17.3 高水位(左)和低水位(右)的弯矩(kNm/m)及破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