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刚塑性
与上一节中概述的发展类似,可以针对各种实际相关问题获得优化公式。 首先要考虑的是刚塑性材料的本构。 为表示方便,起初忽略了孔隙压力的影响。 第6.3节总结了主要结果,其中包括孔隙压力的影响。
6.1控制方程
刚塑性材料在屈服点以下不会发生变形,而在屈服点会发生无限的塑性变形。因此,控制方程应根据位移变化率(速度)和应变变化率而不是总位移和应变来表述。此外,我们将假设破坏前的变形足够小,可以忽略几何形状的变化。
静态时,控制方程首先包括静力平衡和边界条件:
(6.1)
其次,必须满足屈服条件:
F(σ) ≤ 0 (6.2)
从运动角度来看,假定相关的流动规则是合适的:
(6.3)
其中是塑性应变率,λ是塑性乘数。采用小变形假设,速度场导出为
(6.4)
或者,结合以上两个方程式:
(6.5)
最后,互补条件应满足:
(6.6)
意味着仅在满足屈服条件[F(σ)= 0]时才会发生屈服(> 0)。
6.1.1线性化
为后续发展,考虑线性屈服函数而不是最初的非线性屈服函数很方便。换言之,F(σ)≤0替换以下一组线性约束类型:
(6.7)
或矩阵形式:
(6.8)
其中F和k从每个线性约束中分别收集fi和ki数值。或引入松弛变量,可以将屈服约束写为
(6.9)
显而易见,通过增加线性平面的数量,原始的非线性屈服函数可以近似于任意精确度(可能在实践中并不可行)。
与线性约束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根据以下条件的“ Koiter规则”给出的:
(6.10)
其中包含与每个线性约束关联的塑性乘数。该规则遵循von Mises最大塑性耗散的原理的明显结果(例如,参见Hill 1950),很难想象用任何其他方式来定义复合屈服面的塑性应变率。
6.2极限分析
现在考虑刚塑性材料的结构会受到一组体力b的作用,如自重。在其边界上,受一组牵引力t作用。对于这种情况,极限分析的核心问题:结构不破坏的情况下可以承受的最大牵引力是多少?或将导致破坏的最小牵引力是多少?
6.2.1完整解决方案
引入一个载荷乘数α,作用在结构上的牵引力由αt给出(见图6.1)。进一步假设该结构处于破坏状态。位移无限大,需要引入速度或相关做功或类似参数进行缩放。
图6.1:体积V,边界为S = Su∪Sσ的固体在Sσ上受到牵引力αt,Su为支持边界。
与许多手算上限方法中的操作相同,在该方法中,考虑了定义破坏机制的某些特征位移的有限大小。控制方程式如下:
平衡边界条件:
(6.11)
屈服条件:
(6.12)
相关的流动规则/应变位移相容性:
(6.13)
(6.14)
互补条件:
(6.15)
相对于牵引力t做功已应用缩放。可以证明,如果上述方程式的解存在,乘数α的解唯一。但可能存在多个应力分布或速度场产生相同的破坏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分原理来替代地上述控制方程,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变分原理允许确定破坏乘数α的准确界限。
6.2.2下限原理
控制方程的一种可能性是根据下限原理:
最大化 α
满足 (6.16)
换言之,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满足控制方程式(6.11)-(6.15)。解决上述问题时缺少的运动学方程量(kinematic quantities),以拉格朗日乘数形式。这与第5节中桁架情况类似。
下限理论的主要优点是,它允许计算精确的破坏乘数的下限,即通过构造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应力场,但不一定是最优的。
6.2.3上限原理
其次,可以根据以下优化问题来转换控制方程式:
最小化
满足(6.17)
该问题需要考虑运动学方程量(kinematic quantities),并可以计算精确破坏乘数上限,即通过假设满足流动规则的相容速度场。将相关牵引力所做的功率定为单位。然后,目标函数(内力做功减去恒定体力做功)就是破坏乘数。
6.2.4界限
为了验证下限和上限原理确实为破坏乘数上提供了界限,我们可以按下述方式进行。首先考虑应力场σa,满足屈服条件以及平衡边界条件,且载荷乘数为αa。 虚功原理赋予
(6.18)
其中被当作准确的速度场
此外,结合准确的速度场考虑准确的应力场σ:
(6.19)
其中α是准确的破坏乘数。
从(6.19)中减去(6.18)并使用(6.14)得到
(6.20)
在图6.2中说明了最后一个不等式主要取决于相关的流动法则。
按照上限原理,考虑速度场和塑性乘数场,这些不一定与速度场有关。此外,考虑应力场σb,该应力场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而是满足屈服条件。
(6.21)
图6.2:下限不等式(6.20)图示
确切的破坏乘数是通过确切的应力场定义的:
(6.22)
其中 ,可推导:
(6.23)
调用关联的流动法则,对于假定的位移场,推出:
(6.24)
不等式来源类似于图6.2所示的简单几何构造。
6.2.5耦合
实际上,式(6.16)和(6.17)两个问题彼此耦合,因为 i) 它们是基于相同的数据(∇,b,t,F和k)构造的,但是涉及不同的变量集ii)目标函数解决方案是相同的。如下:考虑一个应力场σa,满足屈服条件以及平衡边界条件,且荷载乘数为αa。再考虑与塑性应变率和塑性乘数场有关的速度场,并满足,可推出:
(6.25)
如果满足互补条件,gap差值就会消失。除了说明这两个原理之间的对偶性,上述操作还正式证明了这每个原理都等同于整个控制方程组。
6.2.6相关流动法则
尽管关联流动的假设对于极限分析至关重要,但它对不同边界原则的含义不同。 因此,为证明下限不等式(6.20),有必要假设精确解满足流动法则,而不是对近似解做任何假设。实际上,后一种解决方案仅对静态变量起作用,而没有对运动学进行任何假设。如果精确解不满足相关流动法则,则从满足连续力学所有基本要求的意义上说,平衡应力解仍然有效。但是,不能保证相应的载荷乘数低于与精确应力分布相关的破坏乘数。
相反,上限不等式要求近似解满足流动法则,而精确解没有任何要求。这意味着,即使精确解未假定相关流动法则,该不等式也有效。换言之,相关流动法则问题的上限解也将是非关联流动法则问题的上限解。
在第9节中,将更详细地讨论流动法则的作用及其对破坏载荷的影响。
6.3孔隙压力
渗流作用和超静孔隙压力影响很容易分别包含在下限原理(6.16)和上限原理(6.17)中。
6.3.1排水条件
假设排水条件良好,则下限原理为:
最小化 α
满足(6.26)
而上限原理由下式给出:
最小化
满足(6.27)
在上文中,假设仅放大外部负载数值以达到破坏状态,而由于渗透压力ts引起的部分牵引力保持恒定。
6.3.2不排水条件
假设不排水条件,下限原理为:
最大化 α
满足(6.28)
而上限原理由下式给出:
最小化
满足(6.29)
再次假设仅放大外部负载数值以达到破坏状态,而由于渗透压力ts引起的部分牵引力保持恒定。
6.4重力乘数极限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在保持所有外部牵引力恒定的同时,通过扩大重力来达到破坏状态是有效的。产生的破坏乘数可能应用在某些如边坡稳定性领域,可理解为安全系数。可简单修改上述理论以解决此情况,相关的下限理论是:
最大化 α
满足(6.30)
我们在这里注意到,体力b以及渗透压力ps和由于渗透压力ts引起的牵引力均按比例放大,这与放大重力以达到破坏状态的情况一致。
6.5混合原理
上下限理论的关键特征是它们有助于严格边界的计算。许多其他原理也可以产生控制方程的。这些原理的主要优点不是严格边界的计算而是建议了各种“折衷”的解决方案,即不严格限制,但是它们比严格的上限和下限更接近于精确的解。这些原理通常称为混合原理,通常将应力和位移都作为主要变量。
常用的混合原理(see e.g. Zouain et al. 1993)如下:
(6.31)
其中速度和应力都作为变量。该原理特别适合作为混合应力-位移有限元公式的初始值,并已被广泛用于此。(Borges et al. 1996; Krabbenhoft et al. 2007a,b; Zouain et al. 1993)。
该原理的重力乘数形式为:
(6.32)
再次增大了体力和渗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