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后,边坡做重力式路肩墙,如何建模分析边坡稳定性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7 次浏览 • 12 小时前 • 来自相关话题

​扶壁式挡土墙墙后扶壁验算显示超筋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5 次浏览 • 12 小时前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锚杆格构梁计算问题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6 次浏览 • 12 小时前 • 来自相关话题

重力式挡墙的截面承载力设计值是如何验算的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7 次浏览 • 13 小时前 • 来自相关话题

GEO5设计坑分析中,桁架式内置支撑,支撑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如何计算?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648 次浏览 • 2025-04-11 10:18 • 来自相关话题

重力式挡土墙截面验算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694 次浏览 • 2025-01-10 08:2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Optum G2中如何设置孔隙水压力系数ru?将土体中孔隙水压力视为土体自重应力的一部分,孔隙水压力u可表示为u=ru*γ*z

回答

张超 发起了问题 • 2 人关注 • 0 个回答 • 841 次浏览 • 2025-01-10 08:28 • 来自相关话题

OPTUMG3如何实现复合加载(固定V变化MH)

回答

张明月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答 • 543 次浏览 • 2025-01-10 08:28 • 来自相关话题

全风化花岗岩地基经过固结灌浆后的摩擦系数能达到多少

库仑刘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541 次浏览 • 2024-12-23 15:31 • 来自相关话题

锚拉桩中锚索(杆)最大分担比

库仑赵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6 次浏览 • 2024-11-26 15:08 • 来自相关话题

使用抗滑桩模块时,某些场景下为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工程师会采用抗滑桩+锚索的组合形式,其具备以下特点:1、 锚拉桩改变了桩的受力状态,减小了桩身弯矩和剪力2、 锚拉桩控制了桩的位移,使桩的受力状态变为主动受力,减小了滑体位移量,对保持滑带或潜在滑带的强度起有利作用3、 能够有效改善桩前嵌固深度内的土反力的状态4、 能够较快稳定滑坡但在使用锚拉桩时,需要注意在此组合结构中锚索对滑体下滑力的分担比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滑坡防治技术指南》殷跃平,胡时友,石胜伟,赵松江等一书中给出了占比经验,即15%—25%,因而通常取20%即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10.4.1.1 中规定不宜超过50%具体多少工程师需要自行把握。 查看全部
使用抗滑桩模块时,某些场景下为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工程师会采用抗滑桩+锚索的组合形式,其具备以下特点:1、 锚拉桩改变了桩的受力状态,减小了桩身弯矩和剪力2、 锚拉桩控制了桩的位移,使桩的受力状态变为主动受力,减小了滑体位移量,对保持滑带或潜在滑带的强度起有利作用3、 能够有效改善桩前嵌固深度内的土反力的状态4、 能够较快稳定滑坡但在使用锚拉桩时,需要注意在此组合结构中锚索对滑体下滑力的分担比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滑坡防治技术指南》殷跃平,胡时友,石胜伟,赵松江等一书中给出了占比经验,即15%—25%,因而通常取20%即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10.4.1.1 中规定不宜超过50%具体多少工程师需要自行把握。

(欧美)天然地基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

库仑赵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55 次浏览 • 2024-11-26 14:26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地震工况下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GEO5在选择不同国别规范时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这里专门就中国规范和欧美标准相关计算公式的规范条文出处及理论做一个简单介绍。(1)中国规范       中国规范中关于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3条中进行说明,具体如下:(2)海外规范       关于海外规范中天然地基基础抗震承载力的计算,以欧标为例,在EN1998-5:2004 中Annex F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但是上述公式中各类计算参数众多,且多为与土体性质相关性较低的经验性参数,工程师在进行实际设计时若采用此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因而GEO5中加入了另一种基于经典方法修正的计算理论:        该方法的原理即对地震下的强度参数及承载力系数进行修正,类似我们公路等行业地震土压力计算的修正模式。想具体了解该方法的工程师,除GEO5帮助文档中给出的参考文献外,还可在下列两本工程手册中找到理论及计算例题:《Shallow Foundations_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Third Edition,   point 6.3.1《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Ninth Edition        GEO5采用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工程师也比较容易理解的参数修正方法。以上便是相关引导说明,希望能够对工程师产生一定帮助。 查看全部
        关于地震工况下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GEO5在选择不同国别规范时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这里专门就中国规范和欧美标准相关计算公式的规范条文出处及理论做一个简单介绍。(1)中国规范       中国规范中关于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3条中进行说明,具体如下:(2)海外规范       关于海外规范中天然地基基础抗震承载力的计算,以欧标为例,在EN1998-5:2004 中Annex F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但是上述公式中各类计算参数众多,且多为与土体性质相关性较低的经验性参数,工程师在进行实际设计时若采用此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因而GEO5中加入了另一种基于经典方法修正的计算理论:        该方法的原理即对地震下的强度参数及承载力系数进行修正,类似我们公路等行业地震土压力计算的修正模式。想具体了解该方法的工程师,除GEO5帮助文档中给出的参考文献外,还可在下列两本工程手册中找到理论及计算例题:《Shallow Foundations_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Third Edition,   point 6.3.1《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Ninth Edition        GEO5采用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工程师也比较容易理解的参数修正方法。以上便是相关引导说明,希望能够对工程师产生一定帮助。

(欧标)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限值

库仑赵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63 次浏览 • 2024-11-26 14:20 • 来自相关话题

        当在欧标区域进行基坑设计时,除支护结构的受力外,其水平变形同样需要进行控制。这里给出相关资料及限值出处,方便工程师选用。 (1)指导性规范 EN1997-1        首先根据EN1997-1 附录Table C.1 和C.2 ,其归纳如下表:(2)具体设计指导 CIRIA C580        根据CIRIA C580:Embedded retaining walls—guidance for economic design【s】中给定的表格如下:       在这里提醒,虽然EN1997是指导性规范,但在具体国家规范和地区时可能会有设计要求的修正,请各位工程师自行斟酌。 查看全部
        当在欧标区域进行基坑设计时,除支护结构的受力外,其水平变形同样需要进行控制。这里给出相关资料及限值出处,方便工程师选用。 (1)指导性规范 EN1997-1        首先根据EN1997-1 附录Table C.1 和C.2 ,其归纳如下表:(2)具体设计指导 CIRIA C580        根据CIRIA C580:Embedded retaining walls—guidance for economic design【s】中给定的表格如下:       在这里提醒,虽然EN1997是指导性规范,但在具体国家规范和地区时可能会有设计要求的修正,请各位工程师自行斟酌。

关于Optum计算中网格划分问题的请教

回答

zzr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答 • 244 次浏览 • 2024-11-20 09:28 • 来自相关话题

剩余下滑力曲线在GEO5中的使用

南京库仑张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06 次浏览 • 2024-11-06 10:14 • 来自相关话题

       不平衡推力方法(隐式&显式)是国内计算边坡和滑坡稳定性时常用的方法,在GEO5中,除了可以采用该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软件还可以给出沿滑动面的剩余下滑力传递曲线。部分工程师在使用时并不清楚怎么查看该曲线,也不明白其中原理,本文对此进行说明。1、如何在GEO5中查看剩余下滑力曲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计算方法都能得到该曲线。剩余下滑力实际是通过条块间条间力的传递而获得,所以用户必须使用考虑条间力的分析方法才能看到该曲线,最常用的就是不平衡推力方法,隐式和显式都可以,如果采用bishop法是看不到该曲线的,其他的严格条分法,例如M-P,简布法和斯宾塞法也都能获取该曲线。       当选择考虑条间力的方法计算之后,点击软件界面左侧面板中的齿轮按钮,勾选分析中的“剩余下滑力”和“数值”选项,那么就能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查看剩余下滑力曲线。2、剩余下滑力曲线的绘制原则       GEO5软件中剩余下滑力曲线绘制原理参考了《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中滑坡推力曲线的绘制方法。规范中的滑坡推力曲线       曲线范围从滑动面的剪入口开始一直到剪出口为止,分段数量等于条块数量,如果是圆弧滑动,在GEO5软件中默认分为20个条块。GEO5中绘制的剩余下滑力曲线有几点需要说明:①  软件绘制的是剩余下滑力曲线,并不是滑坡推力曲线,剩余下滑力和抗滑桩所受的滑坡推力之间还需要考虑所在条块滑面角度的影响;②  剩余下滑力曲线的形状和数值大小跟滑面位置、岩土材料参数、支护力的大小、设计安全系数取值等因素相关;③  当剪入口位置的条块自身稳定性大于设计安全系数时,该条块则无剩余下滑力,依此类推,直到出现条块稳定性小于设计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从正值绘制,也就是剪入口位置的条块剩余下滑力一定为非负值;④  当计算滑动面整体稳定性大于设计安全系数时,剪出口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会为负值,这里并没归为0,是为了方便用户查看边坡的支护或者自身稳定有多大的余量。加了支护后的剩余下滑力曲线3、剩余下滑力曲线的应用(1)确定下滑段和阻滑段位置       最常见的剩余下滑力曲线就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弧线,当遇到地形复杂,同时坡面叠加超载和支护结构的时候,曲线可能存在多个上升段和下降段,这里的上升段可以认为是下滑段,下降段可以认为是阻滑段。(2)确定桩后滑坡推力       当采用抗滑桩支挡时,桩后的滑坡推力大小为该桩设计位置条块的剩余下滑力乘以滑面倾角的余弦值。       除了滑坡推力,桩前实际还受到滑体抗力的作用,很多用户对于滑体抗力如何计算并不清楚,这里顺带做个说明。       以下图为例,这里对应着滑面绘制了4条曲线。曲线a是极限状态的传递曲线,特点是剪出口和剪入口位置力都为0,表征边坡实际状况,也就是曲线以边坡实际的稳定系数来绘制;曲线b为推力传递曲线,从剪入口开始到剪出口,以边坡设计安全系数绘制;曲线c为抗力传递曲线,从剪出口开始反向到剪入口,同样以边坡设计安全系数绘制;曲线d为推力和抗力在抗滑桩位置处的叠加曲线,其中T为滑坡推力,P就是滑体抗力,d曲线为抗滑桩刚好达到边坡稳定系数等于设计安全系数的支撑效果,但不一定意味着桩的极限状态。       根据曲线可以看出T,P的数值跟设桩位置相关,同时跟设计安全系数的取值相关,简单理解为1.35的设计安全系数会比1.2的设计安全系数得到的推力更大。而抗力是否也会随着设计安全系数提高而增大呢,分两种情况,当桩前块体仍然满足增大后的设计安全系数时,抗力则相应增大,当桩前块体达不到增大后的设计安全系数时,抗力不仅不会增大,而是直接为0,这就是用户在查看抗滑桩受力时遇到桩前为0的原因。(3)其他应用       除了通过剩余下滑力曲线区分抗滑段与阻滑段,确定滑坡推力之外,还可以通过曲线下降的斜率判断不同区域的抗滑效果,哪些区段采用削方减载效果会更好,抗滑桩设置于哪些地段效率更高。尤其是对于滑坡整治项目,可以充分利用下滑力曲线进行辅助分析。 查看全部
       不平衡推力方法(隐式&显式)是国内计算边坡和滑坡稳定性时常用的方法,在GEO5中,除了可以采用该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软件还可以给出沿滑动面的剩余下滑力传递曲线。部分工程师在使用时并不清楚怎么查看该曲线,也不明白其中原理,本文对此进行说明。1、如何在GEO5中查看剩余下滑力曲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计算方法都能得到该曲线。剩余下滑力实际是通过条块间条间力的传递而获得,所以用户必须使用考虑条间力的分析方法才能看到该曲线,最常用的就是不平衡推力方法,隐式和显式都可以,如果采用bishop法是看不到该曲线的,其他的严格条分法,例如M-P,简布法和斯宾塞法也都能获取该曲线。       当选择考虑条间力的方法计算之后,点击软件界面左侧面板中的齿轮按钮,勾选分析中的“剩余下滑力”和“数值”选项,那么就能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查看剩余下滑力曲线。2、剩余下滑力曲线的绘制原则       GEO5软件中剩余下滑力曲线绘制原理参考了《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中滑坡推力曲线的绘制方法。规范中的滑坡推力曲线       曲线范围从滑动面的剪入口开始一直到剪出口为止,分段数量等于条块数量,如果是圆弧滑动,在GEO5软件中默认分为20个条块。GEO5中绘制的剩余下滑力曲线有几点需要说明:①  软件绘制的是剩余下滑力曲线,并不是滑坡推力曲线,剩余下滑力和抗滑桩所受的滑坡推力之间还需要考虑所在条块滑面角度的影响;②  剩余下滑力曲线的形状和数值大小跟滑面位置、岩土材料参数、支护力的大小、设计安全系数取值等因素相关;③  当剪入口位置的条块自身稳定性大于设计安全系数时,该条块则无剩余下滑力,依此类推,直到出现条块稳定性小于设计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从正值绘制,也就是剪入口位置的条块剩余下滑力一定为非负值;④  当计算滑动面整体稳定性大于设计安全系数时,剪出口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会为负值,这里并没归为0,是为了方便用户查看边坡的支护或者自身稳定有多大的余量。加了支护后的剩余下滑力曲线3、剩余下滑力曲线的应用(1)确定下滑段和阻滑段位置       最常见的剩余下滑力曲线就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弧线,当遇到地形复杂,同时坡面叠加超载和支护结构的时候,曲线可能存在多个上升段和下降段,这里的上升段可以认为是下滑段,下降段可以认为是阻滑段。(2)确定桩后滑坡推力       当采用抗滑桩支挡时,桩后的滑坡推力大小为该桩设计位置条块的剩余下滑力乘以滑面倾角的余弦值。       除了滑坡推力,桩前实际还受到滑体抗力的作用,很多用户对于滑体抗力如何计算并不清楚,这里顺带做个说明。       以下图为例,这里对应着滑面绘制了4条曲线。曲线a是极限状态的传递曲线,特点是剪出口和剪入口位置力都为0,表征边坡实际状况,也就是曲线以边坡实际的稳定系数来绘制;曲线b为推力传递曲线,从剪入口开始到剪出口,以边坡设计安全系数绘制;曲线c为抗力传递曲线,从剪出口开始反向到剪入口,同样以边坡设计安全系数绘制;曲线d为推力和抗力在抗滑桩位置处的叠加曲线,其中T为滑坡推力,P就是滑体抗力,d曲线为抗滑桩刚好达到边坡稳定系数等于设计安全系数的支撑效果,但不一定意味着桩的极限状态。       根据曲线可以看出T,P的数值跟设桩位置相关,同时跟设计安全系数的取值相关,简单理解为1.35的设计安全系数会比1.2的设计安全系数得到的推力更大。而抗力是否也会随着设计安全系数提高而增大呢,分两种情况,当桩前块体仍然满足增大后的设计安全系数时,抗力则相应增大,当桩前块体达不到增大后的设计安全系数时,抗力不仅不会增大,而是直接为0,这就是用户在查看抗滑桩受力时遇到桩前为0的原因。(3)其他应用       除了通过剩余下滑力曲线区分抗滑段与阻滑段,确定滑坡推力之外,还可以通过曲线下降的斜率判断不同区域的抗滑效果,哪些区段采用削方减载效果会更好,抗滑桩设置于哪些地段效率更高。尤其是对于滑坡整治项目,可以充分利用下滑力曲线进行辅助分析。

用G2分析桥墩附近堆载对桥墩的影响

南京库仑张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862 次浏览 • 2024-09-29 10:41 • 来自相关话题

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时,两次自动搜索出来的最危险滑面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南京库仑张工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014 次浏览 • 2024-08-22 15:12 • 来自相关话题

GEO5某矿渣边坡支护设计

南京库仑张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56 次浏览 • 2024-08-22 14:18 • 来自相关话题

1 项目背景       某矿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受甲方委托在矿区勘查工作和收集周边工程建设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对矿区矿渣堆整形、矿渣堆及堆体两侧坡面护坡、拦渣坝、截排水沟、不稳定边坡支护、危岩清除等防治工程从安全有效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最优综合防治工程方案。2 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矿区矿渣堆边坡开展调勘查,共划分8个不稳定斜坡,分别进行坡面稳定性分析评价,通过钻探取样及现场大重度试验及现场2处已经滑移边坡坡面反演综合确定不稳定斜坡物质组成成分为:       ①素填土(角砾为主):分布于矿区坡面中下部,参数取值天然状态:重度=19.0kN/m3,C=6.0kPa,φ=28.00°,饱和状态:重度=19.6kN/m3,C=0.5kPa,φ=21.00°;       ②素填土(碎石为主):分布于矿区坡面上部,参数取值天然状态:重度=19.2kN/m3,C=2.0kPa,φ=31.00°,饱和状态:重度=19.8kN/m3,C=1.2kPa,φ=27.00°;       ③强风化片岩:分布于矿渣堆下部,厚2-8m,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0.4MPa;       ④中风化片岩:分布于强风化基岩下,分布于3-10m以下,天然单轴抗压强度32.62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6.54MPa;       其岩土体的渗透系数通过钻孔压水试验及现场双环实验确定①层素填土地表矿渣渗透系数值0.14~0.22cm/s,平均值K=0.18cm/s,为强透水性;①层素填土地表覆土渗透系数值2.75×10-5~4.90×10-5cm/s,平均值K=3.83×10-5m/d,为弱透水性;③-1强风化片岩渗透系数值1.29×10-3~7.02×10-3cm/s,平均值K=4.24×10-3cm/s(约72Lu),为中等透水性;③-2中风化渗透系数值2.29~9.38×10-5cm/s,平均值5.44×10-5(约4.6Lu),为弱透水性。       综合调勘查结果及周边1:5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地下水均为大气降雨补给,主要以矿渣堆素填土及坡面表层粉质粘土的孔隙潜水存在,局部受地形切割出露为下降泉径流;下部基岩裂隙水弱含水性,径流较近,因此综合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本次主要采取对矿渣堆整形加封闭矿渣堆减少降雨入渗为主的方法治理。3 斜坡稳定性计算及支护设计       根据不稳定斜坡变形现状,及区内水文地形等特点,分别对不稳定斜坡天然、地震和暴雨工况进行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天然工况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地震工况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暴雨工况计算       对所有8个不稳定斜坡均进行计算后,所有斜坡均处于基本稳定到欠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支护设计。       本次堆积矿渣高度在5m-15m,且矿渣堆主要为强风化片岩,使用加筋土挡墙工程可以有效利用矿渣,且较为经济。加筋土挡墙可以分级台阶做坡度,在面层开展防渗措施。因此本次支护方案采用加筋土挡墙设计。       考虑到加筋土墙的土工格栅的蠕变、耐久、安装等损失,最终加筋土墙采用双向聚酯(PET)的土工格栅的材料,防腐等级在2-13,它的质控出厂抗拉强度可达400kN/m。加筋土挡墙设计加筋后整体稳定性分析4 总结       本次项目主要是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防渗目的开展的边坡整形消纳支挡工程设计,主要基于前期调查,确定污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淋滤矿渣造成的水污染,未发现有深层基岩泉水出露的条件下,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筋土挡墙设计。       GEO5边坡稳定系分析模块可以一个文件分析多种工况问题,减少重复建模操作,加筋土挡墙设计模块支持多级台阶设置,对本设计方案提供了计算支撑。 查看全部
1 项目背景       某矿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受甲方委托在矿区勘查工作和收集周边工程建设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对矿区矿渣堆整形、矿渣堆及堆体两侧坡面护坡、拦渣坝、截排水沟、不稳定边坡支护、危岩清除等防治工程从安全有效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最优综合防治工程方案。2 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矿区矿渣堆边坡开展调勘查,共划分8个不稳定斜坡,分别进行坡面稳定性分析评价,通过钻探取样及现场大重度试验及现场2处已经滑移边坡坡面反演综合确定不稳定斜坡物质组成成分为:       ①素填土(角砾为主):分布于矿区坡面中下部,参数取值天然状态:重度=19.0kN/m3,C=6.0kPa,φ=28.00°,饱和状态:重度=19.6kN/m3,C=0.5kPa,φ=21.00°;       ②素填土(碎石为主):分布于矿区坡面上部,参数取值天然状态:重度=19.2kN/m3,C=2.0kPa,φ=31.00°,饱和状态:重度=19.8kN/m3,C=1.2kPa,φ=27.00°;       ③强风化片岩:分布于矿渣堆下部,厚2-8m,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0.4MPa;       ④中风化片岩:分布于强风化基岩下,分布于3-10m以下,天然单轴抗压强度32.62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6.54MPa;       其岩土体的渗透系数通过钻孔压水试验及现场双环实验确定①层素填土地表矿渣渗透系数值0.14~0.22cm/s,平均值K=0.18cm/s,为强透水性;①层素填土地表覆土渗透系数值2.75×10-5~4.90×10-5cm/s,平均值K=3.83×10-5m/d,为弱透水性;③-1强风化片岩渗透系数值1.29×10-3~7.02×10-3cm/s,平均值K=4.24×10-3cm/s(约72Lu),为中等透水性;③-2中风化渗透系数值2.29~9.38×10-5cm/s,平均值5.44×10-5(约4.6Lu),为弱透水性。       综合调勘查结果及周边1:5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地下水均为大气降雨补给,主要以矿渣堆素填土及坡面表层粉质粘土的孔隙潜水存在,局部受地形切割出露为下降泉径流;下部基岩裂隙水弱含水性,径流较近,因此综合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本次主要采取对矿渣堆整形加封闭矿渣堆减少降雨入渗为主的方法治理。3 斜坡稳定性计算及支护设计       根据不稳定斜坡变形现状,及区内水文地形等特点,分别对不稳定斜坡天然、地震和暴雨工况进行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天然工况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地震工况计算1号不稳定斜坡暴雨工况计算       对所有8个不稳定斜坡均进行计算后,所有斜坡均处于基本稳定到欠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支护设计。       本次堆积矿渣高度在5m-15m,且矿渣堆主要为强风化片岩,使用加筋土挡墙工程可以有效利用矿渣,且较为经济。加筋土挡墙可以分级台阶做坡度,在面层开展防渗措施。因此本次支护方案采用加筋土挡墙设计。       考虑到加筋土墙的土工格栅的蠕变、耐久、安装等损失,最终加筋土墙采用双向聚酯(PET)的土工格栅的材料,防腐等级在2-13,它的质控出厂抗拉强度可达400kN/m。加筋土挡墙设计加筋后整体稳定性分析4 总结       本次项目主要是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防渗目的开展的边坡整形消纳支挡工程设计,主要基于前期调查,确定污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淋滤矿渣造成的水污染,未发现有深层基岩泉水出露的条件下,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筋土挡墙设计。       GEO5边坡稳定系分析模块可以一个文件分析多种工况问题,减少重复建模操作,加筋土挡墙设计模块支持多级台阶设置,对本设计方案提供了计算支撑。

GEO5某滑雪小镇高陡填土边坡及抗滑桩工程设计

南京库仑张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99 次浏览 • 2024-08-22 10:41 • 来自相关话题

使用模块:GEO5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抗滑桩设计1 项目背景       某滑雪场坐落于“中国滑雪之乡”吉林省通化市,海拔约980米,依山傍水而建的16公里登山步道连接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山体落差约568米。区域年冰雪期逾150天,平均积雪厚度可达一米左右,雪质优良,可同时容纳1000人滑雪。       本次新建滑雪场度假区滑雪小镇位于滑雪场东侧临近的山坡地段,项目整体包括7栋公寓、别墅区、造雪机房和车库等。其中C4座位于项目东南侧山坡,按项目规划,在紧邻C4座东侧需要大量填土,预计新填土及原地表填土合计高度超过15米,而边坡东侧下部临近河道边坡,填土后整体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高陡边坡,是该项目边坡工程中最危险的部分。项目整体及C4座周边填土边坡情况如下图所示。项目场地周边效果图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坡积地貌,地势变化较大。孔口高程最大值为454.90m,最小值为416.09m,最大高差38.81m。       勘察深度内,场区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初见水位埋深自然地面以下1.70~4.40m,稳定水位埋深自然地面以下1.50~4.20m,稳定水位标高为411.89~449.22m,勘察区内地形为山坡,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雪水融化,降水量比较充沛。山区覆盖层比较薄,有利于降水渗入补给。       由于地势较高,汇水面积小,地形坡度较大,覆盖层不厚,因此地表水径流条件良好,并在短时间内,由沟谷泄走。        地层岩性由上至下分10层,表层土为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含角砾、粗砂、圆砾、卵石,下伏基岩为: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根据勘察区岩体露头产状,倾向135°,倾角63°。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 素填土:暗黄色、黑色,湿,松散,主要由碎石、粘性土等回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40~3.00m。       第②层 腐殖土:黑色,湿,松散,该层在场区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30~1.90m。       第③层 粉质粘土含角砾:暗黄色,湿~饱和,可塑,角砾含量20%左右,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40~3.40m。       第④层 粗砂:暗黄色,湿,稍密,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以上,颗分级配好,分选性差,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80~2.10m。       第⑤层 角砾:暗黄色,湿~饱和,稍密,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5mm,最大粒径10mm,由粘性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1.60~2.70m。       第⑥层 碎石:暗黄色,湿,稍密,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70mm,由粘性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50~3.10m。       第⑦层 卵石:暗黄色,湿~饱和,稍密,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亚圆状,一般粒径20~60mm,最大粒径120mm,由砂类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30~4.60m。       第⑧层 大理岩:全风化,灰白色,经风化作用,结构被破坏,见原岩成份,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40~0.90m。       第⑨层 大理岩:强风化,灰白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为较软岩,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厚0.20~2.10m。       第⑩层 大理岩:中风化,灰白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为较软岩,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及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厚5.00~20.40m。场地7-7工程地质剖面图3 支挡结构设计3.1设计参数       (1)X1-X2-X3-X4剖面:采用直径1200mm抗滑桩,间距2.4m,桩长18m, 桩端进入中风化大理岩不小于4m,兼做上部悬臂式挡土墙的桩基础,悬臂式挡土墙高3m;       (2)Y1-Y2-Y3-Y4-Y5剖面:采用直径1400mm抗滑桩,间距2.4m,桩长11m, 桩端进入中风化大理岩不小于4m,兼做上部扶壁式挡土墙的桩基础,扶壁式挡土墙高5m;       (3)支护桩及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采用C30混凝土,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可采用HPB335级钢筋;主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4)锚索采用3-7∅5(∅=15.2)钢绞线为筋体,成孔直径不小于150mm,注浆材料为素水泥浆,水灰比0.8:1,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按规范要求保证锚索施工质量;       (5)锚索承载力标准值Nk=150kPa,预拉力为Nk的140%,持荷5分钟后锁定,锁定力为Nk的85%;       (6)填土要求:上部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并严格按照图中尺寸进行填筑,严禁超挖超填;回填材料为砂类土或黏土混以碎石,严禁使用软黏土、膨胀性土、淤泥质土、耕植土或冻土作为回填土;       (7)上部挡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在进行地面粗糙后再填土;       (8)锚索及锚头的防腐处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的规定。典型设计剖面3.2计算分析成果(1)天然工况计算(2)地震工况计算4 总结       本项目整体建于山体边坡上,涉及各种边坡形式较多,也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手段,采用库仑GEO5岩土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多工况在一个文件当中进行计算,方便快捷,计算成果为设计提供了支撑。       项目于2021年初进行设计,并陆续施工,至2022年完工,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未能采集到施工过程的影像,后期据业主反映建成后效果很好,且与度假区整体的景观规划较协调。 查看全部
使用模块:GEO5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抗滑桩设计1 项目背景       某滑雪场坐落于“中国滑雪之乡”吉林省通化市,海拔约980米,依山傍水而建的16公里登山步道连接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山体落差约568米。区域年冰雪期逾150天,平均积雪厚度可达一米左右,雪质优良,可同时容纳1000人滑雪。       本次新建滑雪场度假区滑雪小镇位于滑雪场东侧临近的山坡地段,项目整体包括7栋公寓、别墅区、造雪机房和车库等。其中C4座位于项目东南侧山坡,按项目规划,在紧邻C4座东侧需要大量填土,预计新填土及原地表填土合计高度超过15米,而边坡东侧下部临近河道边坡,填土后整体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高陡边坡,是该项目边坡工程中最危险的部分。项目整体及C4座周边填土边坡情况如下图所示。项目场地周边效果图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坡积地貌,地势变化较大。孔口高程最大值为454.90m,最小值为416.09m,最大高差38.81m。       勘察深度内,场区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初见水位埋深自然地面以下1.70~4.40m,稳定水位埋深自然地面以下1.50~4.20m,稳定水位标高为411.89~449.22m,勘察区内地形为山坡,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雪水融化,降水量比较充沛。山区覆盖层比较薄,有利于降水渗入补给。       由于地势较高,汇水面积小,地形坡度较大,覆盖层不厚,因此地表水径流条件良好,并在短时间内,由沟谷泄走。        地层岩性由上至下分10层,表层土为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含角砾、粗砂、圆砾、卵石,下伏基岩为: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根据勘察区岩体露头产状,倾向135°,倾角63°。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 素填土:暗黄色、黑色,湿,松散,主要由碎石、粘性土等回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40~3.00m。       第②层 腐殖土:黑色,湿,松散,该层在场区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30~1.90m。       第③层 粉质粘土含角砾:暗黄色,湿~饱和,可塑,角砾含量20%左右,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40~3.40m。       第④层 粗砂:暗黄色,湿,稍密,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以上,颗分级配好,分选性差,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80~2.10m。       第⑤层 角砾:暗黄色,湿~饱和,稍密,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5mm,最大粒径10mm,由粘性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1.60~2.70m。       第⑥层 碎石:暗黄色,湿,稍密,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70mm,由粘性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部分地段见到,层厚0.50~3.10m。       第⑦层 卵石:暗黄色,湿~饱和,稍密,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呈亚圆状,一般粒径20~60mm,最大粒径120mm,由砂类土充填,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30~4.60m。       第⑧层 大理岩:全风化,灰白色,经风化作用,结构被破坏,见原岩成份,该层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40~0.90m。       第⑨层 大理岩:强风化,灰白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为较软岩,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厚0.20~2.10m。       第⑩层 大理岩:中风化,灰白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为较软岩,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及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厚5.00~20.40m。场地7-7工程地质剖面图3 支挡结构设计3.1设计参数       (1)X1-X2-X3-X4剖面:采用直径1200mm抗滑桩,间距2.4m,桩长18m, 桩端进入中风化大理岩不小于4m,兼做上部悬臂式挡土墙的桩基础,悬臂式挡土墙高3m;       (2)Y1-Y2-Y3-Y4-Y5剖面:采用直径1400mm抗滑桩,间距2.4m,桩长11m, 桩端进入中风化大理岩不小于4m,兼做上部扶壁式挡土墙的桩基础,扶壁式挡土墙高5m;       (3)支护桩及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采用C30混凝土,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可采用HPB335级钢筋;主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4)锚索采用3-7∅5(∅=15.2)钢绞线为筋体,成孔直径不小于150mm,注浆材料为素水泥浆,水灰比0.8:1,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按规范要求保证锚索施工质量;       (5)锚索承载力标准值Nk=150kPa,预拉力为Nk的140%,持荷5分钟后锁定,锁定力为Nk的85%;       (6)填土要求:上部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并严格按照图中尺寸进行填筑,严禁超挖超填;回填材料为砂类土或黏土混以碎石,严禁使用软黏土、膨胀性土、淤泥质土、耕植土或冻土作为回填土;       (7)上部挡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在进行地面粗糙后再填土;       (8)锚索及锚头的防腐处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的规定。典型设计剖面3.2计算分析成果(1)天然工况计算(2)地震工况计算4 总结       本项目整体建于山体边坡上,涉及各种边坡形式较多,也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手段,采用库仑GEO5岩土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多工况在一个文件当中进行计算,方便快捷,计算成果为设计提供了支撑。       项目于2021年初进行设计,并陆续施工,至2022年完工,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未能采集到施工过程的影像,后期据业主反映建成后效果很好,且与度假区整体的景观规划较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