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库仑李建 - 库仑工程师
赞同来自: 库仑吴汶垣 、白的火 、刘裕华
一、造价业务辐射广
BIM应用很多,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有很多的应用点,但万变不离宗,专业应用是 “根”,专业应用是原点,BIM核心仍然是专业应用。只有专业应用才能够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最终入口,其他模式沉淀不了用户资源和数据资源。
工程造价业务,辐射面广,从行业分,建筑,市政、交通、铁路、电力、水利、园林、矿山、石化等许多行业都有造价专业和应用,针对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都会涉及大量的造价业务,但BIM与造价之间关系则缺少相关研究。
二、BIM的内核是集成
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BIM有不同的理解,往往只从自己专业角度探讨BIM的应用,缺乏整体与全局的思维。
1、BIM的内核是集成,集成包括信息的集成、专业的集成、业务的集成、阶段的集成、行业的集成,既有横向的集成,又有纵向集成。集成解决专业、业务、部门阶段间的割裂与隔离状态。集成是BIM的本质,然而,我国的国情却是部门、条线、专业、业务封闭的分散的,形成一个个关联而又孤立的个体,这也是以往工程风险的重要原因。国外是设计承包商一体化,总承包模式,“以合为主”;而中国的设计与施工是分开的,专业分包模式,“以分为王”。而BIM的核心是整合,所以,国外BIM应用顺理成章,而国内BIM推广难度极大,因体制不同,南橘北桔也。
2、单一的软件和碎片化的应用与集成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整合,如模型的整合、专业的整合、业务的整合甚至是行业整合,只有把他们整合在一块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填平数字的鸿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数据的透明和统一。
三、解决方案:超级软件和“云+端”模式
1、多专业集成在一个模型中心
所谓超级软件是把不同专业多种应用集成在一个模型中心,许多人认为不可行,事实上已经有软件商把它做出来了,可以实现多专业模型的整合,如土建、钢筋、安装整合在一个模型之中,它们本来就是建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合正是对它的回归,分久必合。集成模型的好处是减少重复性建模和数据在导入导出过程的错误和丢失。
2、多专业模型中心内置造价模块
在多专业合一的模型中心内还要有造价模块,算量模型中心的工程量数据直接生成造价数据。构件属性不仅包括物理属性、几何属性、工程量属性,还增加造价或成本属性。由于目前REVIT不具备算量和计价的功能,可以通过增加插件和增加算量与计价模块来实现。
3、算量与计价软件移植到REVIT
模型直接由REVIT软件创建,设计可以提供或转让REVIT模型,供工程后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信息不断增加。工程完工后,承包商也把模型交付给后续的运维。
如果设计用REVIT模型,施工用其他平台创造的模型,即使能够实现的数据的导入导出,但其兼容性多少是有问题的,并且增加重复建模的投入。以后不管是CAD平台上开发的还是自主平台开发的图形算量软件都要移植到REVIT平台上,这是趋势,也正确的技术路线图。
以前,国内BIM喧嚣浮躁,还没想清楚,也没找到BIM应用的有效途径,就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大跃进式搞BIM推广,进行夸大宣传,把它说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神乎其神,而软件还是原来的软件,技术还是原来的技术,包装一下,摇身一变,就宣称自己是BIM的提供商和领导者,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的,欲速则不达。
4、超级软件
他们之所以对 “超级软件”构想不屑一顾,认为它不符合软件工程规律,其实是可能不愿意大量投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这些软件工程等问题都将不复存在了,因为之前人们担心个人电脑运行不了超级软件,现在,“云+端”可以把这些问题消解了,把计算和存储都放在云端,而终端只进行输入、修改、查询等操作。计算机硬件配置也越来越高,可胜任BIM模型中心的创建与运行。其实,所谓的“超级软件”不等于把所有的软件都封装在一块,而是类似系统或平台之类,是有机整体,所有的应用都是相关联而非孤立的,集成而非分散。终端轻量化,后台和云端则承担复杂的计算任务。
5、BIM造价云有很多专业应用和服务
比如材料价格信息、动态信息、招标信息、在建工程、施工进展等,这些工程数据过去是散落的无序的,现在BIM平台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让它产生商业价值,形成平台资产,让产业链所有参与企业借此找到商机,从而实现造价业务的延伸应用。
6、集成模型全过程全方位应用
并且,此BIM有扩展性应用,而不仅限于算量与造价,还可以向上下游延伸,如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因为面向的建筑对象是相同的,从模型中提取的基础性数据是一样的,可以共享、多用和共用的。换言之,一个BIM模型可以满足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应用。只有通过集成的丰富的量化的BIM模型才能带来行业明规则的根本性改变。
目前国内BIM软件的集成度是不够的,各个专业模型导入导出操作完全是多此一举,过程很繁琐且造成信息的丢失和传递的差错。要打破传统的建筑各阶段相互脱节,设计、施工、运维等各自为战相互隔绝的局面。
BIM思维是一切都要整合的,反BIM思维就是孤岛式的。
四、数据是BIM的核心
数据是BIM的核心,一切的应用和业务开展都以数据为基础和依据,这个业内已有共识,那么如何处理数据?要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将数据实时关联从而实现协同信息化管理,提供基于BIM大数据的各项应用,提供包括工程模型管理、设计可视化、建筑资料管理、安全与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运维管理等从设计、建造到物管的建筑全过程数据管理等应用。数据是生产力,要挖掘数据价值,得数据者得天下!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BIM应用的趋势分析
BIM技术当下已经是建筑行业中的刚性需求,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是建筑业的风口。时机逐渐成熟,技术渐趋完善,人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技术变现加速。
BIM系统为项目的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大量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有效管理利用这些海量信息和大数据,需要数据管理系统的支撑。同时,BIM各系统处理复杂业务所产生的大模型、大数据,对计算能力和低成本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项目分散、人员工作移动性强、现场环境复杂是制约施工行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BIM技术最终将进入实际应用时代。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1 个回答
库仑李建 - 库仑工程师
赞同来自: 库仑吴汶垣 、白的火 、刘裕华
一、造价业务辐射广
BIM应用很多,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有很多的应用点,但万变不离宗,专业应用是 “根”,专业应用是原点,BIM核心仍然是专业应用。只有专业应用才能够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最终入口,其他模式沉淀不了用户资源和数据资源。
工程造价业务,辐射面广,从行业分,建筑,市政、交通、铁路、电力、水利、园林、矿山、石化等许多行业都有造价专业和应用,针对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都会涉及大量的造价业务,但BIM与造价之间关系则缺少相关研究。
二、BIM的内核是集成
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BIM有不同的理解,往往只从自己专业角度探讨BIM的应用,缺乏整体与全局的思维。
1、BIM的内核是集成,集成包括信息的集成、专业的集成、业务的集成、阶段的集成、行业的集成,既有横向的集成,又有纵向集成。集成解决专业、业务、部门阶段间的割裂与隔离状态。集成是BIM的本质,然而,我国的国情却是部门、条线、专业、业务封闭的分散的,形成一个个关联而又孤立的个体,这也是以往工程风险的重要原因。国外是设计承包商一体化,总承包模式,“以合为主”;而中国的设计与施工是分开的,专业分包模式,“以分为王”。而BIM的核心是整合,所以,国外BIM应用顺理成章,而国内BIM推广难度极大,因体制不同,南橘北桔也。
2、单一的软件和碎片化的应用与集成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整合,如模型的整合、专业的整合、业务的整合甚至是行业整合,只有把他们整合在一块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填平数字的鸿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数据的透明和统一。
三、解决方案:超级软件和“云+端”模式
1、多专业集成在一个模型中心
所谓超级软件是把不同专业多种应用集成在一个模型中心,许多人认为不可行,事实上已经有软件商把它做出来了,可以实现多专业模型的整合,如土建、钢筋、安装整合在一个模型之中,它们本来就是建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合正是对它的回归,分久必合。集成模型的好处是减少重复性建模和数据在导入导出过程的错误和丢失。
2、多专业模型中心内置造价模块
在多专业合一的模型中心内还要有造价模块,算量模型中心的工程量数据直接生成造价数据。构件属性不仅包括物理属性、几何属性、工程量属性,还增加造价或成本属性。由于目前REVIT不具备算量和计价的功能,可以通过增加插件和增加算量与计价模块来实现。
3、算量与计价软件移植到REVIT
模型直接由REVIT软件创建,设计可以提供或转让REVIT模型,供工程后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信息不断增加。工程完工后,承包商也把模型交付给后续的运维。
如果设计用REVIT模型,施工用其他平台创造的模型,即使能够实现的数据的导入导出,但其兼容性多少是有问题的,并且增加重复建模的投入。以后不管是CAD平台上开发的还是自主平台开发的图形算量软件都要移植到REVIT平台上,这是趋势,也正确的技术路线图。
以前,国内BIM喧嚣浮躁,还没想清楚,也没找到BIM应用的有效途径,就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大跃进式搞BIM推广,进行夸大宣传,把它说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神乎其神,而软件还是原来的软件,技术还是原来的技术,包装一下,摇身一变,就宣称自己是BIM的提供商和领导者,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的,欲速则不达。
4、超级软件
他们之所以对 “超级软件”构想不屑一顾,认为它不符合软件工程规律,其实是可能不愿意大量投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这些软件工程等问题都将不复存在了,因为之前人们担心个人电脑运行不了超级软件,现在,“云+端”可以把这些问题消解了,把计算和存储都放在云端,而终端只进行输入、修改、查询等操作。计算机硬件配置也越来越高,可胜任BIM模型中心的创建与运行。其实,所谓的“超级软件”不等于把所有的软件都封装在一块,而是类似系统或平台之类,是有机整体,所有的应用都是相关联而非孤立的,集成而非分散。终端轻量化,后台和云端则承担复杂的计算任务。
5、BIM造价云有很多专业应用和服务
比如材料价格信息、动态信息、招标信息、在建工程、施工进展等,这些工程数据过去是散落的无序的,现在BIM平台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让它产生商业价值,形成平台资产,让产业链所有参与企业借此找到商机,从而实现造价业务的延伸应用。
6、集成模型全过程全方位应用
并且,此BIM有扩展性应用,而不仅限于算量与造价,还可以向上下游延伸,如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因为面向的建筑对象是相同的,从模型中提取的基础性数据是一样的,可以共享、多用和共用的。换言之,一个BIM模型可以满足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应用。只有通过集成的丰富的量化的BIM模型才能带来行业明规则的根本性改变。
目前国内BIM软件的集成度是不够的,各个专业模型导入导出操作完全是多此一举,过程很繁琐且造成信息的丢失和传递的差错。要打破传统的建筑各阶段相互脱节,设计、施工、运维等各自为战相互隔绝的局面。
BIM思维是一切都要整合的,反BIM思维就是孤岛式的。
四、数据是BIM的核心
数据是BIM的核心,一切的应用和业务开展都以数据为基础和依据,这个业内已有共识,那么如何处理数据?要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将数据实时关联从而实现协同信息化管理,提供基于BIM大数据的各项应用,提供包括工程模型管理、设计可视化、建筑资料管理、安全与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运维管理等从设计、建造到物管的建筑全过程数据管理等应用。数据是生产力,要挖掘数据价值,得数据者得天下!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BIM应用的趋势分析
BIM技术当下已经是建筑行业中的刚性需求,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是建筑业的风口。时机逐渐成熟,技术渐趋完善,人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技术变现加速。
BIM系统为项目的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大量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有效管理利用这些海量信息和大数据,需要数据管理系统的支撑。同时,BIM各系统处理复杂业务所产生的大模型、大数据,对计算能力和低成本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项目分散、人员工作移动性强、现场环境复杂是制约施工行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BIM技术最终将进入实际应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