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骆驼
赞同来自: 三少爷
植被护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
力学效应
a、深根的锚固作用,木本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坡体表层深入到稳定土层内,起到锚固作用;
b、浅根的加筋作用,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在土层的延伸范围内与土体形成根-土复合加筋系统,草根的加筋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土层的有效内聚力,增加了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水文效应
a、降低孔隙水压力,植物通过吸收土体中的水分和蒸腾作用减少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土体吸力从而提高有效应力,增加土体抗剪强度;
b、降雨截流,削减溅蚀,部分降雨被植被茎叶截流降低了到达坡面的有效降雨量,从而减弱了坡面侵蚀和雨水入渗量;另一方面,植被能拦截高速下落的雨滴,通过茎叶的缓冲作用,消耗掉雨滴的大部分能量,削弱甚至消除雨滴对坡面土体的溅蚀;
c、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植被的存在能有效地分散和减弱地表径流,削弱了地表径流对土体的冲蚀,达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的目的。
常用植被护坡方法:
1、挖沟+三维网+液压喷播(坡度小于1:0.75的泥岩、页岩边坡)
2、格构梁+土工格栅+液压喷播(适用于坡度1:0.5-1:0.75的深切岩质高边坡)
3、混凝土骨架+空心砖植草(低矮路堤边坡防护或岩土质边坡)
4、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坡度不陡于1:0.3-1:0.5的砂岩、泥岩、灰岩稳定边坡)
5、喷混植草绿化(坡度小于1:0.3的岩质高切坡)
6、本生植材喷播(坡度小于1:0.3的岩质高切坡、浆砌片石、混凝土面层等)
存在的问题:
1、环境的意识和美化设计的理念仍比较差,特别是具备这种意识和理念的群体还太弱;
2、目前,有关植被护坡与生态保护的手段效应上几乎全是立足于短期效应。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呈现开始好,中间差,然后任其发展,甚至完全失去初始良好状态的趋势;
3、植被防护效果不尽人意的根源在于方法的问题。现在恢复植被的方法与其说是恢复植被,绿化环境,倒不如说是单一草的理想化恢复,只考虑一年生草的问题,不考虑多年根生的问题,更没有考虑多种不同类型植物的组合,这样一旦人工覆盖在工程上的植被内种籽耗尽后,就意味着绿化功能的失效;
4、希望进一步确定公路建设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新思路,并开展新方法的研究。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1 个回答
骆驼
赞同来自: 三少爷
植被护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
力学效应
a、深根的锚固作用,木本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坡体表层深入到稳定土层内,起到锚固作用;
b、浅根的加筋作用,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在土层的延伸范围内与土体形成根-土复合加筋系统,草根的加筋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土层的有效内聚力,增加了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水文效应
a、降低孔隙水压力,植物通过吸收土体中的水分和蒸腾作用减少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土体吸力从而提高有效应力,增加土体抗剪强度;
b、降雨截流,削减溅蚀,部分降雨被植被茎叶截流降低了到达坡面的有效降雨量,从而减弱了坡面侵蚀和雨水入渗量;另一方面,植被能拦截高速下落的雨滴,通过茎叶的缓冲作用,消耗掉雨滴的大部分能量,削弱甚至消除雨滴对坡面土体的溅蚀;
c、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植被的存在能有效地分散和减弱地表径流,削弱了地表径流对土体的冲蚀,达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的目的。
常用植被护坡方法:
1、挖沟+三维网+液压喷播(坡度小于1:0.75的泥岩、页岩边坡)
2、格构梁+土工格栅+液压喷播(适用于坡度1:0.5-1:0.75的深切岩质高边坡)
3、混凝土骨架+空心砖植草(低矮路堤边坡防护或岩土质边坡)
4、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坡度不陡于1:0.3-1:0.5的砂岩、泥岩、灰岩稳定边坡)
5、喷混植草绿化(坡度小于1:0.3的岩质高切坡)
6、本生植材喷播(坡度小于1:0.3的岩质高切坡、浆砌片石、混凝土面层等)
存在的问题:
1、环境的意识和美化设计的理念仍比较差,特别是具备这种意识和理念的群体还太弱;
2、目前,有关植被护坡与生态保护的手段效应上几乎全是立足于短期效应。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呈现开始好,中间差,然后任其发展,甚至完全失去初始良好状态的趋势;
3、植被防护效果不尽人意的根源在于方法的问题。现在恢复植被的方法与其说是恢复植被,绿化环境,倒不如说是单一草的理想化恢复,只考虑一年生草的问题,不考虑多年根生的问题,更没有考虑多种不同类型植物的组合,这样一旦人工覆盖在工程上的植被内种籽耗尽后,就意味着绿化功能的失效;
4、希望进一步确定公路建设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新思路,并开展新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