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力层起伏过大的地质条件,适合用预应力管桩吗?

我们有个在设计工程,为大柱网多层商业建筑,地质情况:埋深25~45m 有岩石,其上有黏土,两层面均起伏较大,再上为淤泥质土和填土。现想采用PHC 桩锤击入强风化。由地质条件我们只好选坡度较大的持力层,其他区坡度很小,均采用PHC 桩,现这个区也想这么做,此类情况,是施工中易断桩还是受力以后桩滑移呢?对我们这种情况您有什么指教?



已邀请:

陈道年

赞同来自:

对于持力层起伏比较大的地质条件,一般认为用现场灌注桩比较好,因为可以根据每根桩位的持力层情况改变桩长。

由于PHC 桩在造价上的优势,应用比较广泛,在持力层起伏比较大的地质条件下也想使用,但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有所考虑。因为预应力管桩是预制桩,长短是工厂里生产的,于是就经常发生地面上还有1 ~ 2m 桩打不下去了,硬打就把桩头打坏了,而一截桩的话,最主面一节桩的预应力就没有了,桩身强度马上降下来。需要在管中下钢筋笼再灌混凝土加固;而在有的桩位,桩头打到设计标高了,贯入度还是没有达到标准,说明桩端没有达到预定的持力层,还需要再往下打,但已经没有桩了。

有的时候,就需要在每个柱下都钻孔,以探明持力层的深度,但如果是轴线桩或者满堂桩,那就惨了,再密的勘探孔间距也无法满足对持力层深度的控制精度。

如果业主是开明的,设计是好协调的,施工是认真负责的,那还好处理,不会怪东怪西,否则就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引起法律纠纷。

但一般发生这种情况,起码就会说勘察有问题,持力层深度不准确,要勘察单位消化施工勘察的成本,那怎么办?还有工程因为这个原因,工期耽搁了,造价提高了,甚至出现纠纷和打官司,索赔额很高,我曾经处理过这种纠纷。

由于委托方片面地为了节省费用而要求采用比较便宜的管桩,设计方没有坚持桩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迁就了委托方的不合适的要求,在基岩地区选用了预应力管桩。由于结构设计人员不熟悉地质知识,被表面是非常规则的地层剖面图所迷惑了,误认为地层就是那么有规律的变化。设计桩长时就按照剖面图上基岩表面的剖面线来计算每个柱位的桩长。计算非常精确,但不符合实际,结果可想而知,有的桩露出地面一大段需要截桩,有的桩把桩头打碎了还打不到设计标高,有的桩打到设计标高时贯人度仍然不满足要求。因此这个工程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故与纠纷,最终成为了烂尾楼而对簿公堂。这种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预应力管桩的方案不适宜于这种持力层起伏过大的地质条件。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